•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孩子没收到毕业赠言等

    时间:2020-06-19 16:26:51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阿达丽

    孩子没收到毕业赠言

    Q:儿子上六年级,前不久班主任让大家彼此写毕业赠言。有的孩子收到很多人的赠言,一般也能收到一两个,但儿子一个赠言都没收到。以为他会很沮丧,但他无所谓,说写出来未必就是真的喜欢。孩子性格开朗,有谈得来的朋友,但这件事还是让我挺在意的,我该做点什么吗?

    A: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人格,10岁前就基本定型。而社会关系是健康人格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人的社会交往行为来体现。良好的社会交往,对成长中的青少年非常有益,会让内心的安全感得到弥补或强化,同时能满足孩子较高层次的“归属需求”。而这些都是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因素。在这个问题中,父母之所以在意,其实就是对孩子在社会交往方面表现出来的状态和行为感到焦虑。孩子对人际交往的态度是“无所谓”的,这个“无所谓”背后的理由,是在他眼里其他人都“口是心非”。更矛盾的是,孩子性格开朗有朋友,为什么在这样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机会里,却没有收到任何友情的“表达”?

    父母要做的很简单,但也很重要。就是弄清楚孩子表达出来的(言)和表现出来的(行)是否一致,是否协调统一。因为“所想”和“所行”的一致性,是衡量这个年龄段孩子人格是否统一,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但父母不是通过孩子去弄清楚真相,而是要找他周边的人去了解。首选是班主任,了解孩子在班里与同学的关系、表现出的交往行为方式、是否有朋友;其次和孩子谈得来的朋友进行了解,对老师所说的一些信息进行证实或补充。

    如果孩子真的内外一致,有朋友且不在乎形式,那么父母应该开心,因为自己的孩子内心强大,有自己的主见且健康。但如果证明孩子的状态只是一种强大的“自我安慰”,说与做和内心想的不一致,父母就需要和孩子小心求证,找到问题本质,为他补上人际交往这一课。

    没有网课的女儿每天过得太闲了

    Q:这个假期,学校没有安排网课,作业也不多。同学大都组团报网上学习班或一起在网上学习,身为数学课代表的女儿却不为所动,每天都过得很闲。很快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她就做手工、画画或逗猫玩儿。担心她开学后会落下很多,但又觉得她这样挺好的。我该怎么办好呢?

    A:我眼里有一种“毁掉”孩子的方式,那就是在孩子出现各种心智发展的需求时,父母不仅不提供条件去满足,反而标榜“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的本质依旧是教育,快乐只是一种途径。它不是家长不费任何心力,把浅薄的感官满足、没规矩的放肆、给孩子提供无任何“困难”的生活当作快乐教育。

    0~12岁的心理发展是一生中最飞速发展的时期。孩子每个阶段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会成为最稳固的“地基”、最庞大的根系,为将来的辉煌建筑或是参天大树做好准备。拔苗助长或是追求极致的教育方式不值得提倡,但让这个阶段的孩子待在“舒适区”,显然不妥。

    你的孩子目前就是在舒适区:写点作业,然后做手工、画画、逗猫,已经成为她的心理状态与习惯性的行为模式。父母之所以有时觉得挺好,是因为这种“舒适区”也是自己内心向往的。人到中年的父母是这样的状态尚可,但如同朝阳一般的孩子如果是这样的状态,可能在复学后,功课不一定落下很多,但内心的毅力与斗志,肯定会落后其他孩子一大截。

    当然,报班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但父母可以带孩子认真安排好一天的时间,把手工、画画、逗猫都安排进去,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适度安排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比如阅读、思维训练等,激发孩子的斗志,让她尝试成功的喜悦并激发出挑战的勇气。

    切記:保有对未知的好奇与对成就感的适度向往,才是永葆旺盛生命力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