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与包青天齐名的“铁面御史”

    时间:2020-06-19 16:23:26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很多人知道宋代有个包拯,人称包青天,其实,宋代还有一位可与包拯齐名的官员,叫赵抃,比包拯小9岁,被称为“铁面御史”。

    赵抃,字阅道,衢州人,少时成孤儿,专心读书,27岁进士及第踏上仕途。

    赵抃的第一个官职是武安军节度推官,负责刑狱之事。任职期间,其辖区内有人偷刻了一枚官府大印,隐藏了很长时间没敢用,后来偷偷使用假印,第一次就被逮了个正着。审案官员要判私刻官印的家伙死刑,因为朝廷有禁止民间私刻官印的圣旨。然而,赵抃审慎思考后认为,皇上已赦免在圣旨下達之前造假印之罪,严令此后不准造假印,就是说,这件造假印的事是被免了罪的。圣旨下达之后,谁再造假印当处以极刑,而这个人只是使用了以前造好的假印,就是说圣旨下达之后他并没有造假印,没有违法,所以他不应被判死刑。这个判定逻辑缜密,推理严谨,严格依法判案,赢得了当地官员、民众的称赞。

    赵抃理政有方、精于政务的声誉口口相传,至和元年(1054年)被举荐为殿中侍御史。他在御史任上忠于职守,弹劾不避权贵佞幸,“铁面御史”的声望就此而起。

    赵抃任河北都转运使时,前任宰相贾昌朝出判大名府,赵抃要检查他的府库。贾昌朝派人来通融:“以前的监司从不检查我的库藏,没有先例啊!”赵抃说:“单单你的府库不查,其他地方长官哪能服气?”坚持检查。

    赵抃直言论事,弹劾当朝宰相陈执中不学无术错失多,宣徽使王拱辰与手下人常有不法行为,枢密使王德用不称职等。这些被他弹劾的军政要人,都被罢免。连皇宫内的事情,赵抃也敢干预。内侍邓保信勾引董吉在宫中炼丹,赵抃指斥其为妖道妖术。

    对于为官耿直被贬谪的官员,赵抃都为之辩护。如当时名臣欧阳修、贾黯受排挤,请求去地方为官时,赵抃立即向宋仁宗进言,留用欧阳修、贾黯在朝为官。

    赵抃官至参知政事,一直保持直言论事的风骨。

    宽猛相济是赵抃理政的主要特点。他任河北都转运使时,此前因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招募到足额的乡兵应受罚的官吏已达800多人。赵抃认真调研后,向皇帝汇报:“河朔地区由于连年丰收,生活富裕,所以乡民应募的少,请从宽处理那些官吏,等农闲时再说,保准不会误事。”于是取消处罚官员。果然,农闲时乡兵都招募足了。连曾经被他得罪过的贾昌朝也对他的人品和能力心悦诚服。

    赵抃还出任过成都、杭州、青州等地方长官,都能因地制宜施政。管理成都时“以宽为治”,在杭州为政“严而简”,在青州任上“宽而简”,打造出秩序井然、繁荣祥和的地区氛围。苏轼称赞道:“其为政,善因俗设施,猛宽不同。”宋英宗也下谕旨表扬赵抃为政有方,要地方官员向他学习。

    当时诗人文与可曾描写成都百姓欢迎赵抃的情形:“蜀人既闻公(赵抃)来,男呼于道,女欢于灶,皆曰:我之七筋安于食,而枕笫乐于寝者,不图今日复因于我公矣。”爱戴之情溢于言表。在赵抃的仕宦生涯中,此类场景多次出现。

    赵抃77岁去世——在近千年前属于高寿——被朝廷追赠为太子少师,谥号“清献”,后世称为“赵清献公”,其事迹流传千古。

    (摘自2019年12月24日《每周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