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青春航空 根魂永驻

    时间:2020-06-15 16:48:00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朱宸宇 马奔超

    我叫朱宸宇,是航空工业洪都一名发动机安装工。年纪不大,但已经在洪都工作了15年。15年来,我亲眼见证洪都从批量生产基础教练机到批量生产高级教练机;亲眼见证洪都技术能力越来越强,技能人才越来越受重视强;亲眼见证自己组装的飞机在7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上,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我们这代人能见证航空工业每一步的发展,也感受到航空报国精神在我们身上绵延。

    铸器:不断升级的装备

    我刚到洪都工作时,被安排在动力系统发动机小组工作。这与我所学的钳工专业完全不沾边,但考虑到发动机是航空飞行器的“心脏”,那时年少轻狂,也不服输,就一心想攻下这座“山头”。

    刚开始我负责初教6飞机的发动机安装工作,任务繁重,最紧张的时候,一个星期要总装交付一架飞机。我当时在青年技工中已经崭露头角,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挑战老师傅,和他比试比试,看谁的油门操作系统安装得又好又快。

    我喜欢琢磨,结合工作实际和实践经验,逐渐摸索出一套可操作、可传承的装配手法,仅4天便可独立完成一架初教6发动机系统的全部工序。在调试环节,对所有故障源的判断均可达到“即显即消”的程度。

    我也把这种劲头带到了其他机型的工作上,从最开始的初教6到K8再到L15,飞机越来越先进,技术难度和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也在多平台不断跨越的磨砺下,飞速成长。

    多年前,洪都公司参与某项目试制,得知此消息后,我第一时间找到组长,告诉他我要参与这个项目。其实,我当时的真实想法是:这样的工作,年轻人不搞谁搞?还是一如从前的好胜,但好胜狂中透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和冲劲。

    从此,我与这个项目结下了不解的情分,为之欢欣鼓舞,为之挥汗如雨,为之“倾慕”付出。无数个不眠之夜,结实又疲惫的身影跃动在生产线上。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管路保压工作。管路保压是检查飞机管路是否漏气漏油的关键步骤,如果存在漏气漏油,一旦发动机点火,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K8飞机来说,保压只需要很小的压力,时长仅5分钟就可以了。然而,对这个项目来说,设计指标远超出了K8飞机,为K8飞机的数倍,保压时长更是大大延长。

    这两组数字的对比,让我深刻感受到现代航空装备对技术的严苛要求, “技术精细化”已经是每一名技能工人必须面对的现实。这样的变化,进一步深化了我对航空工业研发、制造能力的直观认识。

    15年来,我接触的飞机跨度从一代机到三代机,深刻感受到航空工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陆地到海洋、从有人到无人的系列跨越。一大批航空先进武器横空出世,正是一代代航空人努力奋斗的结果,他们用忠诚奉献铸就中国利器。

    竞技:不断提升的能力

    工作十几年,我深刻地感受到,不管是航空工业还是国家层面,都对技能人才越来越重视。经过几年、十几年的努力,我也明显感觉到工人的技术能力在快速进步。

    2019年8月,我的学弟叶钟盛代表中国出征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获得银牌。叶钟盛载誉归来,不仅彰显了中国制造飞速前进的实力,更是航空人莫大的荣耀。在为企业、航空工业和国家赢得荣誉的同时,也给中国人带来了信心。

    世界技能大赛是对选手专业技术能力、心理素质的综合考验,成绩的取得是一点一滴苦练出来的,其中的甘苦我深有体会。

    2012年8月,我被单位推荐参加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全国选拔赛。出发前我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参赛,因为所比赛的项目以前都没有接触过。但在比赛前,我努力突击学习了电器线路制作和铆接、钣金技术,最终以第四名的成绩,获得参加集中培训的机会。

    培训过程中,我经历的挑战不仅仅来自于技术本身,更来自心理上的压力,我能抓住机会去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集训2个月的时间,针对铆接、钣金弱项,强化训练。每天白天练满8小时,吃完晚饭后,便来到厂房接着练习到晚上十一二点后。60多个日日夜夜,我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厂房,那个时候硕大的厂房内,不时传来“哒哒哒”的铆枪声。

    起初,为了集中精力练好铆接技术,我经常一个晚上都练习打铆钉,结果全身酸痛,只能咬牙竖持,握铆枪的手都练肿了。后来,实在握不住铆枪了,就改练钣金。就这样,在铆接与钣金的交替练习中,我最终掌握了这两个此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专业技能。正是因为不断刻苦的练习,我成为了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两名选手之一。

    当时比赛场上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时刻激励着我,“青春航空,在路上;青年成长,在路上。世界辽阔,任我们随意行走;心灵广垠,由我们自在倾听。青春不是赠予的,只有在奋斗中才能奔腾不息”。是啊,青春是奋斗的。技能的提升只能在坚韧执着的钻研与奋斗中得来,这也恰恰是工匠精神的精髓。

    航空工业历经69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里面凝聚着无数航空工匠的辛勤努力和无私付出,他们每个人身上都体现着航空工业使命担当的忠诚精神、坚韧执着的奉献精神,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和接续奋斗的逐梦精神。这是这些精神,激励着航空人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航空传奇。

    阅兵:不断强化的报国初心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洪都公司生产的5架教10飞机、12架教8飞机列队米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广场。

    华丽亮相的背后,是艰辛,是汗水,是阅兵服务保障团队100多个日日夜夜的守护。在这个过程中,我带领动力系统保障团队充分发扬吃苦耐劳精神,以严苛的工作标准,克服种种困难,最终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看到天安门上空米秒不差的经过的飞机,我心里充满着自豪,所有的劳累一刹那消失得无影无踪。

    外场保障一直就是苦与累的代名词,入驻驻训基地后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艰苦的条件:7月正值该地一年最热之际,逼近40℃的高温,机场地表温度更是高达50℃C以上。我们“蜗居”在没有空调、不透风、面积不足20平的四人间宿舍,中午室内温度高达40℃,夜晚也热得难以入睡。

    在艰苦的条件面前,大家没有抱怨、没有气馁,发挥航空人的奉献精神。保障组与部队官兵同食宿、同进场、同撤离、共保障,每天凌晨4点多进场配合部队开展训练任务。机场条件有限,停机坪未建设机棚,保障工作为全露天户外作业。

    2019年7月底,我们又接到一个任务,参阅的6架教10飞机需换装重要部件。节点紧、任务重、工作量大、作業条件艰苦。当时,中队长张木华带领大家迎着酷暑卸货、开箱、装箱,并且轻病不下前线,带病坚持工作,率队连续加班加点、雨中作业、连续超负荷工作一个月有余,终因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

    这件事情既让我心疼,也让我感动,外场中的其他人何尝不是这样,再累再难也没有退缩过。犹记得某次,我和我的发动机安装小组清晨6点早早进场,第二天凌晨才披星戴月回到驻地,高效率圆满完成了改装工作。

    工作过程中,我的眼睛不慎扎入了铁屑、溅入了滑油,疼痛难忍。时间赶得太紧,顾不了那么多,我用手擦了一下眼睛,继续安装发动机。半个多小时后,发动机安装完成,眼睛早已红肿。简单冲洗后,第二天一大早又同组员一同继续投入“战斗”,下午眼睛肿得厉害,没有办法工作,同事才紧急把我送到医院。

    就是这样一支队伍,争分夺秒、不怕困难、不讲条件、尽职尽责,“7天24小时”响应客户需求,及时排除装备故障隐患,解决现场问题不过夜,充分展示了团队的专业素养。最终以“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光荣完成了艰巨的阅兵保障任务,以实际行动和优异的成绩献礼新中国70华诞!

    处在这样一个拼搏的团队中,我对“航空报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只要祖国需要,我们随时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向前冲!抗战时期的吴大观是这样,祖国建设时期的罗阳是这样,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这样。原来,航空报国的血脉一直在我们身体里流淌!

    变与不变,因时而谋,根魂不改。69年流金岁月,时代在变,产品在变,战略发展在变,唯一不变的是青春的热血,是航空人服务国防、维护国家利益的信仰!

    看吧,使命担当的忠诚精神、坚韧执着的奉献精神,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接续奋斗的逐梦精神,正在青年人身上绵延,站在奔腾不息的时代河流中,我们澎湃的内心不禁要呐喊:“青春万岁!青春的航空工业万岁!青春的中国万岁!”

    (作者单位:航空工业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