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报告材料 > 正文

    苗圃学实验报告(全文完整)

    时间:2023-02-01 22:18:41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苗圃学实验报告(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苗圃学实验报告(全文完整)

    苗圃学实验报告1

      第一部分

      一、 嫁接(切接)并栽种嫁接苗

      材料和用具:

      材料:国槐的根作为砧木,红花刺槐的枝条作为接穗

      器材:剪枝钳、芽接刀、绳子(绑接口用)、铁锹

      操作步骤:

      1、在工人和老师的帮助下每组取回嫁接用的砧木和接穗,每个小组小员分得一个;

      2、削接穗,在红花刺槐接穗的下部芽的背面下方1cm处切削,削掉1/3的木质部,削面应*直,再在削面的背面下端斜削一个小削面,稍削去一些木质部;

      3、切砧木,用剪枝钳将国槐根的上部剪*,在砧木直径外侧带木质部垂直下切,切口深度2-3cm;

      4、插接穗,插入接穗,使其长削面两边的形成层和砧木切口两边的形成层对准、贴紧,如果砧木粗而接穗细,必须保证有一边的形成层对准。插接穗时上端留白2-3mm;

      5、绑缚,用绳子将接口部位绑紧,特别是在上端伤口部位应注意绑严,以免下雨时雨水浸入是木质部腐烂。

      6、栽种,小组为单位将嫁接好的红花刺槐的苗木栽种到大田*床中,栽种时注意对其,种好、踩严后浇水。

      二、移栽

      材料和用具:

      材料:嫁接过的红花刺槐、红瑞木

      器材:铁锹、开沟器、锄头

      操作步骤:

      1、休整床面,班级同学合作制作低床,最后使床面低于床边15-20cm,用锄头将床面的土层犁*,方便种植;

      2、挖低床的同时一部分人去挖出需要移栽的红瑞木以及嫁接过的红花刺槐;

      3、对红瑞木的枝条进行修剪,剪去生长畸形的枝条,留下生长形态较好的枝条;

      4、在低床面中间拉两条线,两线相距30cm,沿线栽种红瑞木,横向两株间的距离大约为50cm,整齐栽种40棵。

      5、在床面中剩余的部分用开沟器拉出3条沟,在其中种植嫁接好的红花刺槐,横向两株间的距离约为15cm;

      6、全部移栽好后踩实、浇水

      第二部分

      一、参观组培实验室

      二、高床播种

      材料和用具:

      器材:铁锹、锄头、开沟器

      操作步骤:

      1、在划定好的床面边界内侧距其越20cm处拉一条直线,在该直线和边界线之间挖土,形成一条沿床面的长沟,挖出的土堆放在床面中央;

      2、用锄头将床面上的土犁*犁细,使其均匀地分布在床面上,形成一个播种*面;

      3、用铁锹休整床面边缘,使其成为一个规则的矩形播种高床;

      4、用开沟器在种植床面上竖排拉沟,相邻两沟间相距越5cm(操作时应尽量缩小距离);

      5、在开出的沟中均匀地播种种子,并用两侧的土将沟埋上;

      6、最后在床面上撒一层薄薄的细土(土层不能过厚,否则种子不能萌发)

      第三部分

      一、扦插

      材料和用具:

      材料:红瑞木扦插苗

      用具:剪枝嵌、铁锹、锄头、水桶

      操作步骤:

      1、在分配好的地面上制作低床(方法同之前的低床制作);

      2、在制作低床的同时,安排两名小组成员剪红瑞木的扦插苗,剪时在芽下端1cm左右处斜剪,增大剪口面积,一使其在扦插后能吸收更多水分,同时剪口靠近芽,有利于生根。上端应在芽上部2cm左右处剪段,剪口面积应尽量小,以减少水分蒸发量,扦插苗的长度大概在10~15cm;

      3、低床制作好后用锄头将床面犁*,往低床中浇水;

      4、水完全渗透后在床里拉3条线,以便扦插整齐;

      5、两人合作,一人负责在地上插孔,一人将扦插苗插入孔中,注意,要将扦插苗斜着插人,以使其垂直生根,移载时方便取苗,插入深度为扦插苗长度的1/2~2/3;

      6、扦插好后,在床面上覆盖上薄膜,将其四周压严。

      二、芽接

      材料和用具:

      材料:山桃(作砧木)、榆叶梅

      用具:刀、胶条

      第四部分

      一、低床播种:

      材料和用具:

      材料:元宝枫种子

      用具:铁锹、锄头、开沟器、尼龙绳

      操作步骤:

      1、整地,做出低床;

      2、用开沟器在低床中竖排拉沟,相邻两沟尽量靠近;

      3、在每条沟中播种6粒元宝枫种;

      4、将播好种子的沟盖好,然后覆盖一层细土;

      二、垄播

      材料和用具:

      材料:山杏种子

      用具:铁锹、小铲子、打孔器

      操作步骤:

      1、整地,做垄;

      2、用小铲子休整垄面及两侧;

      3、用打孔器在垄面上打两排孔,两排孔相互错开呈等腰三角形;

      4、在每个孔中播种一颗山杏种子,并将孔埋好;

      5、在垄面上覆盖一层细土


    苗圃学实验报告扩展阅读


    苗圃学实验报告(扩展1)

    ——测量学实验报告3篇

    测量学实验报告1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DS 3型水准仪的基本构造,认清其主要部件的名称,性能和作用。

      2.练习水准仪的正确安置、瞄准和读数。 3.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施测、记录、计算、闭合差调整及高程计算的方法。

      二、计划与设备

      1.实验时数安排为2学时。

      2.实验小组由8人组成:4人操作,2人记簿,2人扶尺。

      2. 实验设备:DS3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根,尺垫2个,记录纸2张,三角架1个;铅笔1根。

      三、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仪器组合:

      望远镜

      2.调整手轮

      3.圆水准器

      4.微调手轮

      5.水*制动手轮

      6.管水准器

      7.水*微调手轮

      8.脚架

      四、方法与步骤

      (一)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1.安置仪器:

      先将三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当,架头大致水*,并将架腿踩实,再开箱取出仪器,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

      2.认识仪器:

      指出仪器各部件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同时弄清水准尺的分划注记。

      3.粗略整*:

      双手食指和拇指各拧一只脚螺旋,同时对向(或反向)转动,使圆水准器气泡向中间移动;再拧另一只脚螺旋,使气泡移至圆水准器居中位置。若一次不能居中,可反复进行。(练习并体会脚螺旋转动方向与圆水准器气泡移动方向的关系。)

      4.水准仪的操作:

      瞄准——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松开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用照门和准星瞄准水准尺,拧紧制动螺旋,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位于视场中央,转动物镜调焦螺旋,消除视差使目标清晰(体会视差现象,练习消除视差的方法)。

      精*——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管气泡两端的半影像吻合(成圆弧状),即符合气泡严格居中。

      读数——从望远镜中观察十字丝横丝在水准尺上的分划位置,读取四位数字,即直读出米、分米、厘米的数值,估读毫米的数值。

      5.观测练习:

      在仪器两侧各立一根水准尺,分别进行观测(瞄准,精*,读数),记录并计算高差。不动水准尺,改变仪器高度,同法观测。或不动仪器,改变两立尺点位置同法观测。检查是否超限。

      (二)普通水准测量

      1. 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4~6个测站为宜。确定起始点及水准路线的前进方向。

      2. 在起始点和第一个待定点分别立水准尺,在距该两点大致等距离处安置仪器,分别观测黑面水准尺,得到后视读数 a黑和前视读数 b黑;然后再观测前视水准尺红面,得到读数b红,旋转水准仪瞄准后视水准尺红面,得到读数a红;检查所测数据是否超限,如超限重测,不超限则计算*均高差 h1,然后进行下一站观测,依次推进测出h、 h3、h4。

      3.根据巳知点高程及各测站的观测高差,计算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并检查是否超限。对闭合差进行配赋,推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五、注意事项

      1. 测量前,水准仪要进行检验与校正。

      2.仪器的安置位置应保持前、后视距大致相等。每次观测读数前,应使符合水准管气泡严格居中,并消除望远镜视差。

      3.立尺员要思想集中,立直水准尺。注意巳知水准点和待定水准点上不放尺垫。仪器未搬迁,后视点尺垫不能移动,仪器搬迁时,前视点尺垫不能移动。迁站时应防止摔碰仪器或丢失工具。

      4.限差要求:黑、红面水准尺读数之差(黑+K-红)小于3mm;同一测站黑、红面(两次仪器高)所测高差之差应小于5mm;路线高差闭合差应在±20L或±6n (mm)之内,L为公里数,n为测站数。超限应重测。

      5.实验结束时每人上交“水准仪的使用与水准测量”报告一份(附普通水准测量记录).

      六、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巩固了之前所学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的基本操作,从而积累了许多经验。

      (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点非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2)、要先将道路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在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楚,利于作图而且更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对比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但这两周实习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训:由于某个数据的读错、记错及算错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还有一个组的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他关系到整个组的进度。

      前我们组由于配合不够默契,分工也不够合理,整体进度受到极大的影响,后来通过组内的交流,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实习进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进度和效果自然就提上来了。这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以后工作的时候也是一样,只有团结才能把事办好。

    测量学实验报告2

      一、实习目的

      1. 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一次较全面、系统的训练以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建筑测量实习报告。

      2.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实践态度。

      4. 培养吃苦耐劳、爱护仪器、相互协作的职业道德。

      5. 熟悉及掌握用全站仪和水准仪。

      二、实习任务

      1. 用全站仪测量闭合导线并验证和计算

      2. 用全站仪放样

      3. 用水准仪测量闭合水准路线并验证和计算

      三、实习内容和实习步骤

      1.闭合导线的测量

      (1)选取路线,标好各个点

      (2)用全站仪测量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和每两条边之间的观测角记录于表一中

      (3)根据已知的两个点算出坐标方位角,再根据观测角算出下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对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表一 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表

      2.放样

      (1) 根据所给的点,用全站仪定点,输入该点的坐标值

      (2) 取另一个点定向,输入该点的坐标值

      (3) 选取其他的点,输入点的坐标值

      (4) 转动和调节全站仪,通过棱镜的移动得到放样点,进行对比

      (5) 重复(3)(4),对其他点进行放样对比

      3.闭合水准测量

      (1)用1中的路线作为闭合水准路线

      (2)在每两个点的中间位置放置水准仪,调*后,通过水准尺的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之差,得到高差,记录于表二中

      (3)对表二进行计算

      四、实*结和心得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作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建筑工程系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通过这次的实训,才整整了解到,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将要做的工作做好。只有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有我么团结起来,什么困难都不再是困难了,实习报告《建筑测量实习报告》。另外这次测量实习也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化了友谊,将原本的一些“陌生人”联系的更紧密了。当然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闹得大家都不愉快,各有各的方法和见解,但是我们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和沟通,错误的一方也不那么的固执,对的一方也不那么的显摆,忘记了昨天的不愉快,迎接新的朝阳!当然也相信学校让我们实训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每个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怎样熟练的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并且能够单独的完成一项工作,达到相应的锻炼效果后进行轮换,以达到共同进行的目的,而不是单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在这一点上我们本组是做的很认真的,每个组员都分别进行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对全站仪测量都是在现场进行计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没有对上一步的检核,绝不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做到步步有检核,回来后还要对内业进行准确计算,因为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避免测量的不准确还要进行重测。即使重测,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耐心、毅力和做事严谨的态度。所以我们一直在克服以前的缺点,一步一个脚印的想前迈进!

      从这次实习中我总结出了几点来避免较大的误差,例如:

      (1)标尺要立直,尽量避免晃动,有晃动时,应该选择数据最小的时候进前一定将视野的气泡调*(两侧的线重合),否则造成的误差会很大。

      (2)在读取数据时,每位成员都要细心,既要看得准,还要果断,不能犹豫不决,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果的报废。

      (3)选点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4)团结就是力量,纪律才是保证经过每个组员的团结工作,在我们组的同学交流测量中的经验时,大家感觉收获都很多,有的说仪器的展点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误差的大小,有的说测量中点不能架设的太远,水准仪施测过程得使用以及架仪器过程中气泡的精确对中和整*,还有就是我们要有一颗爱护仪器的心,对所用的仪器要精心呵护,在学校如此,走上工作岗位后更要如此,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得麻烦等等吧。

      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从这十天的测量中,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几个重要的人生的道理。

      1、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是相当重要的,如果要是互相配合的话,就会如同一盘散沙一样溃不成军,尤其是在配合如此重要的测量学中;

      2、令人难忘的三周的测量实习终于结束了,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懂得了很多道理。

      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距离、角度、高差等,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当第一天开始测量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阵的发愁:该如何把任务进行下去。当动手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水准仪,经纬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其它量的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比如我们刚开始测量角度时,一个基准点没有瞄准,导致一个角度偏小,然后角度的闭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经过校验,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

    测量学实验报告3

      一、实训目的:

      教学实训是测量教学的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也是深化课堂所学知识有机结合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实践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的手段。通过地形图测绘和建筑物、构筑物的测设,可增强测定和测设地面点位的概念,提高应用地形图的能力,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测量工作的问题打下基础。

      二、实训任务及要求:

      1、测绘图幅为30*50cm2,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一张;

      2、将老师所给坐标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的*面位置布设到地形图上。

      三、实训仪器及工具:

      全站仪一台、棱镜3组、脚架一个、计算纸2张

      四、实训内容:

      1.控制测量

      我们小组在领到仪器后,首先根据老师所给的大概范围踏勘测区,根据勘测的测区内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关系,我们采用了闭合导线的形式选了9个控制点把学生宿舍、养殖楼、海养楼、经管楼等都包含在里面。然后我们用全站仪分别测出9个控制点的高差、观测角和相邻控制点之间的水*距离,数据校核后,通过已知点的坐标和高程,进而算出各控制点在图上的坐标、方位角和高程并展点到图上。

      2.碎步测量

      在控制点上架全站仪,经过对中、整*和精确对中、整*,照准地物以确定方向。画出草图,标出各点点号,用全站仪测出多个地物点。

      3.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检查与整饰

      从全站仪中导出数据,利用cass软件,根据草图,画出测区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等地物地貌,最后对地形图进行整饰。

      五、心得体会

      工程测量实训,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一门基本的必修专业实践课,对我们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测量实训不仅是获取书本的理论知识,更是培养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课本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总结,以及体会测量 “从控制到碎部,从整体到局部”等原则对工程测量的指导意义,因此,学校为我们组织了为期3周的测量实训。

      团结就是力量,纪律才是保证。一次测量实训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训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训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组员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认真做好每一步工作,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绝不马虎。直至符合测量要求为止。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经过每个组员的团结工作,我们完成了控制测量与碎步测量的工作。

      通过这次实训,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外界影响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对中、整*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我们在这次的实训中,也了解到了要想很好地进行测量,首先必须要掌握过硬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有实干精神,每个组员都必须亲自实践,而且要分工明确,工作也可以交换来做,还需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在实训测量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的没有错误,我们应该不气馁,继续一次又一次的重测,重计算,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地提高测量水*,我们不断在经验中获得教训。我们实训之初,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多亏的老师的耐心讲解,才使我们解决了不少测量中的难题。

      这次实训我想最大成功之处就是我们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因为任何一项小的工作一个人都不能完成,必须有组员的同力合作才能顺利完成每一项工作。应该说,没有团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实训成绩。我们正是在这个一起努力完成好工作的目标支持下共同努力做好了每一件工作,所以在测量过程中会争论,发生分歧后大家都实事求是,抱着一切为了把工作做好的态度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坚决不能有任何私心。团队精神对于我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积极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意义和目的不仅仅是完成好一项工作,在这次实训过程中,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品质和效率的保证,今后无论参加任何集体活动都应有这种团队精神。


    苗圃学实验报告(扩展2)

    ——采矿学实验报告3篇

    采矿学实验报告1

      一、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岩浆热液矿床的成矿机理和地质特点。

      2、加深对该类矿床成矿多阶段性的理解,并掌握其划分标志。

      3、熟悉脉型钨矿床的蚀变与矿化模式(如五层楼模式)。

      二、实验内容

      江西大余西华山钨矿床

      标本:1-围岩:中粒黑云母花岗岩(附薄片)矿体上部

      2-围岩:寒武系浅变质岩、石英砂岩(附薄片)矿体上部

      3-脉石矿物:石英(附薄片)矿体上部

      4-矿石矿物:黑钨矿(附光片)矿体

      5-矿石矿物:辉钼矿(附光片)矿体

      6-矿石矿物:黄铜矿(附光片)矿体

      7-围岩:云英岩化花岗岩(附薄片)矿体下部

      8-围岩:云英岩(附薄片)矿体下部

      三、实习要点

      1、本区地层、构造特征;

      2、西华山花岗岩体的产状、侵入时代、期次及其与构造的关系;

      3、围岩蚀变类型、分带性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4、矿化富集的部位及其在水*和垂直方向的分带性;

      5、矿体形态、产状、分布规律及其与控矿构造的关系。

      四、思考题

      1、热液矿床有哪些共同特点?

      2、热液矿床与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研究围岩蚀变有什么意义?

      4、热液矿床有哪些主要矿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如何?

      五、分析讨论

      江西大余西华山钨矿床地质特点及矿化模式。

      六、实验报告

    采矿学实验报告2

      一、目的要求

      1、认识伟晶岩矿床的一般地质特征和形成地质条件。

      2、了解花岗伟晶岩体内部的带状构造、各带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的特点及其工业意义。

      二、实验内容

      内蒙古自治区官村(土贵乌拉)白云母—钾长石矿床

      标本:1-白云母、2-钾微斜长石岩、3-脉石英、4-黑云母、白云母伟晶岩(找矿标志)、5-黄晶、6-白云母伟晶岩(主要矿石结构)、7-文象花岗岩、8-钠长石化钾长岩、9-黑云母矽线石石榴石片麻岩

      三、标本观察

      1、岩体围岩:注意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及伟晶岩侵入的主要围岩类型。

      2、含矿岩体组构:

      等粒结构:注意长石、石英结晶粒度及相互关系。

      文象结构:注意石英在长石中分布的规则性及石英的大小。

      交代结构:观察钠长石交代的特点。

      块状构造:注意石英、长石块体大小及长石成分。

      3、矿石:观察白云母结晶大小,自形晶程度,杂质含量及透明度,确定其工业价值。

      四、思考题

      1、矿区地层时代、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及其对伟晶岩产出的意义;

      2、伟晶岩的类型、各种伟晶岩主要特点及含矿性差别;

      3、矿化伟晶岩体的形态、产状、内部构造及矿化特征;

      4、两种成因白云母(原生结构与交代成因)质量情况、分布特点(特别是巨型晶白云母)与工业意义。

      五、实验分析

      内蒙古官村(土贵乌拉)白云母矿床的成因及伟晶岩的分带特点。

      六、实验报告

    采矿学实验报告3

      一、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岩浆分结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及矿床特点。

      2、了解矿床成矿作用与含矿岩浆分异作用之间的关系。

      3、分析矿床成矿作用过程及矿床形成机理,了解矿床的分布规律,指导找矿和矿床评价。

      二、实验内容:

      陕西松树沟铬铁矿矿床

      标本:

      矿石:1-条带状铬铁矿、2-致密块状铬铁矿、3-稠密浸染状铬铁矿、4-中等浸染状铬铁矿、5-稀疏浸染状铬铁矿、6-星散浸染状铬铁矿。

      矿体围岩:7-含斜辉橄榄岩、8-中粗粒纯橄榄岩、9-蛇纹石化橄榄岩、10-透辉岩。

      蚀变岩:11-蛇纹岩、12-透闪石化蛇纹岩、13-滑石岩、14-蛭石岩。

      超基性岩体的主要围岩:15-斜长角闪片岩。

      次生作用产物:16-菱镁矿。

      三、标本观察

      1、岩体围岩:注意岩体侵入围岩的岩石类型及其变质时代。

      2、含矿岩体:注意根据主要矿物粒度认识细粒和中粗粒纯橄岩的特征,并根据矿物成分和含量区别纯橄岩和斜辉辉橄岩。

      3、矿石:条带状构造:注意铬铁矿结晶粒度及组成条带在纯橄岩中的排列方向和规模判断是火成堆积或流动构造。浸染状构造:铬铁矿晶粒大小、密集程度和在矿体产出的部位。

      四、思考题

      1、超基性岩体的分布与大地构造的关系;

      2、岩体中岩相分带特点,各相间相互关系及矿化与岩相空间分布关系;

      3、岩体规模产状及其与围岩关系;

      4、岩浆分异矿体和岩浆贯入矿体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围岩的关系;

      5、矿体产状规模及其分布特点;

      6、分析带状构造矿石的成因。

      参考数据:

      1、铬矿石工业要求

      原生矿工业品位:Cr2O3≥8~10%

      原生矿边界品位:Cr2O3≥5~8%

      砂矿工业品位:Cr2O3≥3%

      砂矿边界品位:Cr2O3≥1.5%

      2、铬铁矿:[(Mg,Fe)Cr2O3]含铬50~60%。

      五、实验报告


    苗圃学实验报告(扩展3)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1

      实习目的:

      让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最后解决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对各类常见作物的重要和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的识别及种类,危害症状有所了解和掌握,为以后从事农业害虫的调查和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要求:

      1、掌握各种作物的主要农业害虫的种类。

      2、掌握主要农业害虫的识别特征。

      3、掌握农业各害虫危害的特点。

      4、掌握农业害虫的调查方法。

      实习方法:

      1、老师课堂讲授,PPT放映。

      2、老师带领到田中观察。

      3、以小组为单位到田间调查。

      实验过程:

      9月3日一大早,老师的带领我们植物保护专业3个班来到河南农业大学毛庄实验农场。中午把住宿确定,下午老师把我们聚在食堂和我们聊天。开门见山,将学生和考生的问题提出来,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索。其中老师提到我们应该要提高科学素养,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而当前应该做到“三个一”,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9月4号,早上8点半。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菜农的地里。我们一边听着老师对在地里刚发现的农业昆虫的形态描述,一边仔细观察。而我们也在这种贴切自然的环境中,把多种农业昆虫深深的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下午3点整,在食堂,老师又给我们讲授了一些理论知识。如此一天下来,同学们都觉得收获颇丰。

      9月5日,早上8点半。老师带领我们2班全体同学和1班的部分同学向着运河旧址方向出发,一路上我们边走边学,同学们热情高涨。在贾河村我们发现了第一天不曾发现的棉花,多种果树等作物上的农业昆虫。下午3点整,在食堂,老师又给我们

      讲授了理论知识,随后利用剩余时间放了他们去*考察拍的一些照片,让我们在一天的疲劳奔波后放松。

      9月6日,早上8点半。老师带领我们2班全体同学和1班部分同学在农场实验田转,发现了前2天没找到的烟草,水稻等作物上的农业昆虫。下午3点整,在食堂,老师讲授了理论知识后,安排了随后两天实习的内容,并着重强调了安全。

      9月7,8日上午,以小组为单位,我们组分别调查了大葱,玉米,烟草,十字花科的包菜和白菜。下午,则是老师讲课,其中汤老师也放了他在挪威工作的照片。

      实习中发现的农业昆虫:

      一、玉米害虫:

      1、桃蛀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长成后长22毫米,体色多粉红色。

      危害特征:啃食植株主干或玉米芯,同时排出黑褐色粒状粪便,堆集于蛀孔部位。影响内部水分及营养物质运输,遇风易倒伏。

      2、玉米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体长22毫米左右,圆筒形,头黑褐色,背部颜色多为乳白色背面的*较大。

      危害: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

      3、棉铃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体长30~42毫米,体色淡绿色头部黄褐色,背线呈深色纵线,气门白色。两根前胸侧毛边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

      危害:初龄幼虫取食嫩叶,其后为害蕾、花、铃,多从基部蛀入蕾、铃,在内取食,并能转移为害。受害幼蕾苞叶张开、脱落,被蛀青铃易受污染而腐烂。

      4、蚜虫:同翅目蚜科。个体较小2毫米左右,体色为淡绿色,刺吸式口器。有腹管。分有翅个体和无翅个体。

      危害: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

      5、灰飞虱:同翅目飞虱科。体小型黑褐色,雌、雄虫前翅均微有淡黄褐晕近于透明,在两翅合拢的接缘中部有一短条状的黑褐色翅斑。

      危害:口器刺吸寄主液汁造成危害,传播玉米矮缩病。且基本无法防治。

      二、烟草害虫:

      1、烟青虫:鳞翅目夜蛾科。体长30~42毫米,体色淡绿色头部黄褐色,背线深色纵线,气门白色。两根前胸侧毛边线与前胸气门下端*行。危害:蛀食蕾、花、果,也食害嫩茎、叶、芽。多从基部蛀入蕾、铃,在内取食,并能转移为害。受害幼蕾苞叶张开、脱落,被蛀青铃易受污染而腐烂。

      2、棉铃虫:同上。

      3、烟蚜:同翅目蚜科。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毫米,腹部绿至黄。


    苗圃学实验报告(扩展4)

    ——生物实验报告3篇

    生物实验报告1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应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A)和质量浓度为0.01g/mL(B)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3、脂肪的鉴定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三、实验过程(见书P18)

      四、实验用品(见书P18)

      五、注意

      1、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上提试管夹,使试管底部离开大烧杯中的开水。

      2、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切勿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

      3、蛋白质的鉴定中先加双缩脲A,再加双缩脲B

      六、讨论

      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根据是什么?

    生物实验报告2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新课程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其中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这种学习的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时,他就要想法寻找答案。

      在解决问题时,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在此背景理念依据下,在教学中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的改变,生物课将更多地开展学生的试验、讨论、交流等活动。引导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构建的。具体的模式结构:问题——阅读、实验——分析、推理、归纳、讨论——结论。

      在运用这种模式的过程中我有下面几点感触: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带者问题去阅读、分析、讨论资料,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比如:在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时,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想一想,我们人要想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飞翔必须先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后说;一是,解决了动力问题。二是,解决了地心引力问题。教师随后提出问题:鸟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阅读、讨论、交流、的出结论。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又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2、合理开发的有效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方法等都是课程资源。在学习〈水中生活的动物〉时,对于生活在我这些地方的学生来说,对水中的动物了解不多,而且上课时还不能做试验,学生缺少感性的认识,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开发自己已有的课程资源。如:学习鱼鳍的作用时引导学生想想:独桨船和双桨船他们的桨各起什么作用?在学习鱼儿离开水为什么会死?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头发在水中水什么样的?从水中出来时又是什么样的?这样就很容易理解知识,解决了问题。

      3、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新课程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新课程的整合。这样可有效地应用数字化的优势达到学习目标。教师用编制成的演示文稿、多媒体课件来引导学生学习或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

      在课程学习中,利用诸多的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等工具,让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但是,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把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设计的过于完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简单的就可掌握知识,完成教学任务。但也存在着弊端,这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到位,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缺少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个问题就是我发现的问题和努力改进的方面。

    生物实验报告3

      实验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目的要求: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

      材料用具: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方法步骤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7.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8.练习将所观察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央,先移动一下标本,物象朝相反的方向移动。说明了在目镜中看到的像是真实的像的倒像。

      注意事项

      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讨论

      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

      答: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放片、调焦)

      4、清洁与收镜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答:物镜把载玻片压碎,也容易划伤物镜。

      3.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吗?

      答:看不到,不透明的纸会阻挡光线从物镜进入光筒再从目镜射出,所以可能什么也看不见。

      实验时间:XXX

      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

      实验目的:

      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办法.

      2、认识植物细胞等基本结构.

      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

      实验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放大镜等。

      实验过程:

      一、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用洁净地纱布把载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制作临时装片

      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在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是它的一边先解除4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染色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三、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先用低倍镜下观察,再在高倍镜下观察。

      四、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图。

      五、实验结束。

      回收实验器材,整理实验桌。

      实验时间:XXX

      实验三: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目的要求:

      1.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2.认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

      3.熟练画细胞结构图

      材料用具:

      显微镜、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碘液、镊子、纱布、漱口杯、牙签方法步骤

      (一)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1.用纱布擦净载玻片、盖玻片(很薄,应轻擦)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0.9%),说明:为什么用0.9%的生理盐水,观

      察洋葱表皮装片用清水,都是为了让细胞所处的环境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同,

      不至于胀破或变形,使细胞保持原状。

      3.漱净口。目的:将口腔的饭粒清除,以保证所取的细胞纯度。

      4.用牙签在口腔内壁轻划几下,将上面附有碎屑涂抹在生理盐水中,尽量涂均匀。

      5.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慢慢放

      *(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6.染色。

      ①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稀碘液

      ②用吸水纸在盖玻片另一侧吸引,使染液

      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用显微镜观察。

      使用显微镜

      ①安放

      ②对光

      ③放置玻片标本,调节焦距,用眼观察,在视野中会看到被染成桔黄色的上皮细胞.

      (三)绘图: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模式图

      (四)整理:清洁玻片,废物放在指定位置。

      归纳讨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有哪些基本结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相同和不同之处。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

      实验时间:XXX

      实验四: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目的要求:

      1.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描述同一种组织中细胞的共同特点;

      3.描述不同组织中细胞形态上的不同之处;

      4.根据观察,概述组织的共同特点,形成组织的概念。

      材料器具:

      显微镜;扁*上皮、立方上皮、柱状上皮等上皮组织玻片;横纹肌、骨骼肌、心肌等肌肉组织玻片;骨、软骨、血液、韧带、肌腱、脂肪等结缔组织玻片;神经组织的玻片。

      方法步骤:

      1.根据教师提供的玻片,逐个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认真观察,注意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细胞间的联系特点。

      2.根据观察,同组间的同学互相讨论,认真填写下表。

      主要分布位组织类型主要特征功能举例置皮肤,消化皮肤,小肠腺上皮组织排列紧密形成表面保护,分泌道上皮四肢,躯骨骼肌,*滑肌肉组织呈长条状紧密排列干,内脏器收缩,舒张肌官支持,连接,软骨,软组结缔组织细胞之间间隙较大全身各处保护,营养织,血液产生传导兴神经组织形状独特呈发散状神经系统神经纤维奋

      实验时间:XXX

      实验五:观察叶片结构

      目的要求:

      1,练习徒手切片.

      2认识叶片的结构.

      3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图.

      材料用具:

      新鲜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方法步骤:

      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片的临时切片

      1,把新鲜的叶片*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

      3,刀片的夹缝中春游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几次(每且一次,刀片要咱蘸一下税)。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

      4,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二,观察叶片的结构

      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2在显微镜下分清业的表皮,叶肉和叶脉。

      三,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如蚕豆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看一看叶片下表皮的细胞是什么样子的,下表皮上有没有气孔?下表皮气孔多于上表皮。

      四,实验结果。

      讨论:保卫细胞和它周围的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保卫细胞的这种结构特点对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

      答:当水分充足时,保卫细胞膨胀张开,则气孔张开,这时,蒸腾作用很强;当水分不充足时,保卫细胞收缩关闭,则气孔关闭,这时,蒸腾作用变弱。保卫细胞能够控制气孔开关,所以也就能起到促进或减缓蒸腾作用的意义。

      实验时间:XXXX


    苗圃学实验报告(扩展5)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1

      一、实验目的(1分)

      1. 测定低碳钢的强度指标(σs、σb)和塑性指标(δ、ψ)。

      2. 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σb。

      3. 观察拉伸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绘制拉伸曲线(p-δl曲线)。

      4. 比较低碳钢与铸铁的力学特性。

      二、实验设备(1分)

      机器型号名称电子万能试验机

      测量尺寸的量具名称游标卡尺精度 0.02 mm

      三、实验数据(2分)

      四、实验结果处理(4分)

      sb

      psa0pba0

      =300mpa 左右=420mpa 左右

      =20~30%左右=60~75%左右

      l1l0

      100% l0a0a1

      100% a0

      五、回答下列问题(2分,每题0.5分)

      1、画出(两种材料)试件破坏后的简图。

      2、画出拉伸曲线图。

      3、试比较低碳钢和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质。低碳钢在拉伸时有明显的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局部变形阶段,而铸铁没有明显的这四个阶段。

      4、材料和直径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其延伸率是否相同?为什么?相同延伸率是衡量材料塑性的指标,与构件的尺寸无关。


    苗圃学实验报告(扩展6)

    ——测*均速度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测*均速度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1

      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均速度实验原理:速度=距离s用符号表示V=时间t

      实验器材:木块木板小车刻度尺秒表实验过程: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小木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了路程s1,填入表格中。

      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小木板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

      5、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全车的*均速度v1

      6、将小木板移至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小木板的距离s2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上半段的*均速度v2。


    苗圃学实验报告(扩展7)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1

      在数字电路实验中,需要使用若干仪器、仪表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有万用表、逻辑笔、普通示波器、存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万用表和逻辑笔使用方法比较简单,而逻辑分析仪和存储示波器目前在数字电路教学实验中应用还不十分普遍。示波器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且使用相对复杂的仪器。本章从使用的角度介绍一下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1示波器工作原理

      示波器是利用电子示波管的特性,将人眼无法直接观测的交变电信号转换成图像,显示在荧光屏上以便测量的电子测量仪器。它是观察数字电路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中的问题、测量实验结果必不可少的重要仪器。示波器由示波管和电源系统、同步系统、X轴偏转系统、Y轴偏转系统、延迟扫描系统、标准信号源组成。

      1.1示波管

      阴极射线管(CRT)简称示波管,是示波器的核心。它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正如图1所示,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三部分密封在一个真空玻璃壳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示波管。

      1.荧光屏

      现在的示波管屏面通常是矩形*面,内表面沉积一层磷光材料构成荧光膜。在荧光膜上常又增加一层蒸发铝膜。高速电子穿过铝膜,撞击荧光粉而发光形成亮点。铝膜具有内反射作用,有利于提高亮点的辉度。铝膜还有散热等其他作用。

      当电子停止轰击后,亮点不能立即消失而要保留一段时间。亮点辉度下降到原始值的10%所经过的时间叫做“余辉时间”。余辉时间短于10μs为极短余辉,10μs—1ms为短余辉,1ms—0.1s为中余辉,0.1s-1s为长余辉,大于1s为极长余辉。一般的示波器配备中余辉示波管,高频示波器选用短余辉,低频示波器选用长余辉。

      由于所用磷光材料不同,荧光屏上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一般示波器多采用发绿光的示波管,以保护人的眼睛。

      2.电子枪及聚焦

      电子枪由灯丝(F)、阴极(K)、栅极(G1)、前加速极(G2)(或称第二栅极)、第一阳极(A1)和第二阳极(A2)组成。它的作用是发射电子并形成很细的高速电子束。灯丝通电加热阴极,阴极受热发射电子。栅极是一个顶部有小孔的金属园筒,套在阴极外面。由于栅极电位比阴极低,对阴极发射的电子起控制作用,一般只有运动初速度大的少量电子,在阳极电压的作用下能穿过栅极小孔,奔向荧光屏。初速度小的电子仍返回阴极。如果栅极电位过低,则全部电子返回阴极,即管子截止。调节电路中的W1电位器,可以改变栅极电位,控制射向荧光屏的电子流密度,从而达到调节亮点的辉度。第一阳极、第二阳极和前加速极都是与阴极在同一条轴线上的三个金属圆筒。前加速极G2与A2相连,所加电位比A1高。G2的正电位对阴极电子奔向荧光屏起加速作用。

      电子束从阴极奔向荧光屏的过程中,经过两次聚焦过程。第一次聚焦由K、G1、G2完成,K、K、G1、G2叫做示波管的第一电子透镜。第二次聚焦发生在G2、A1、A2区域,调节第二阳极A2的电位,能使电子束正好会聚于荧光屏上的一点,这是第二次聚焦。A1上的电压叫做聚焦电压,A1又被叫做聚焦极。有时调节A1电压仍不能满足良好聚焦,需微调第二阳极A2的电压,A2又叫做辅助聚焦极。

      3.偏转系统

      偏转系统控制电子射线方向,使荧光屏上的光点随外加信号的变化描绘出被测信号的波形。图8.1中,Y1、Y2和Xl、X2两对互相垂直的偏转板组成偏转系统。Y轴偏转板在前,X轴偏转板在后,因此Y轴灵敏度高(被测信号经处理后加到Y轴)。两对偏转板分别加上电压,使两对偏转板间各自形成电场,分别控制电子束在垂直方向和水*方向偏转。

      4.示波管的电源

      为使示波管正常工作,对电源供给有一定要求。规定第二阳极与偏转板之间电位相近,偏转板的*均电位为零或接近为零。阴极必须工作在负电位上。栅极G1相对阴极为负电位(—30V~—100V),而且可调,以实现辉度调节。第一阳极为正电位(约+100V~+600V),也应可调,用作聚焦调节。第二阳极与前加速极相连,对阴极为正高压(约+1000V),相对于地电位的可调范围为±50V。由于示波管各电极电流很小,可以用公共高压经电阻分压器供电。

      1.2示波器的基本组成

      从上一小节可以看出,只要控制X轴偏转板和Y轴偏转板上的电压,就能控制示波管显示的图形形状。我们知道,一个电子信号是时间的函数f(t),它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只要在示波管的X轴偏转板上加一个与时间变量成正比的电压,在y轴加上被测信号(经过比例放大或者缩小),示波管屏幕上就会显示出被测信号随时间变化的图形。电信号中,在一段时间内与时间变量成正比的信号是锯齿波。

      示波器的基本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它由示波管、Y轴系统、X轴系统、Z轴系统和电源等五部分组成。

      被测信号①接到“Y"输入端,经Y轴衰减器适当衰减后送至Y1放大器(前置放大),推挽输出信号②和③。经延迟级延迟Г1时间,到Y2放大器。放大后产生足够大的信号④和⑤,加到示波管的Y轴偏转板上。为了在屏幕上显示出完整的稳定波形,将Y轴的被测信号③引入X轴系统的触发电路,在引入信号的正(或者负)极性的某一电*值产生触发脉冲⑥,启动锯齿波扫描电路(时基发生器),产生扫描电压⑦。由于从触发到启动扫描有一时间延迟Г2,为保证Y轴信号到达荧光屏之前X轴开始扫描,Y轴的延迟时间Г1应稍大于X轴的延迟时间Г2。扫描电压⑦经X轴放大器放大,产生推挽输出⑨和⑩,加到示波管的X轴偏转板上。z轴系统用于放大扫描电压正程,并且变成正向矩形波,送到示波管栅极。这使得在扫描正程显示的波形有某一固定辉度,而在扫描回程进行抹迹。

      以上是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双踪显示则是利用电子开关将Y轴输入的两个不同的被测信号分别显示在荧光屏上。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当转换频率高到一定程度后,看到的是两个稳定的、清晰的信号波形。

      示波器中往往有一个精确稳定的方波信号发生器,供校验示波器用。

      2示波器使用

      本节介绍示波器的使用方法。示波器种类、型号很多,功能也不同。数字电路实验中使用较多的是20MHz或者40MHz的双踪示波器。这些示波器用法大同小异。本节不针对某一型号的示波器,只是从概念上介绍示波器在数字电路实验中的常用功能。

      2.1荧光屏

      荧光屏是示波管的显示部分。屏上水*方向和垂直方向各有多条刻度线,指示出信号波形的电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水*方向指示时间,垂直方向指示电压。水*方向分为10格,垂直方向分为8格,每格又分为5份。垂直方向标有0%,10%,90%,100%等标志,水*方向标有10%,90%标志,供测直流电*、交流信号幅度、延迟时间等参数使用。根据被测信号在屏幕上占的格数乘以适当的比例常数(V/DIV,TIME/DIV)能得出电压值与时间值。

      2.2示波管和电源系统

      1.电源(Power)

      示波器主电源开关。当此开关按下时,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接通。

      2.辉度(Intensity)

      旋转此旋钮能改变光点和扫描线的亮度。观察低频信号时可小些,高频信号时大些。

      一般不应太亮,以保护荧光屏。

      3.聚焦(Focus)

      聚焦旋钮调节电子束截面大小,将扫描线聚焦成最清晰状态。

      4.标尺亮度(Illuminance)

      此旋钮调节荧光屏后面的照明灯亮度。正常室内光线下,照明灯暗一些好。室内光线不足的环境中,可适当调亮照明灯。

      2.3垂直偏转因数和水*偏转因数

      1.垂直偏转因数选择(VOLTS/DIV)和微调

      在单位输入信号作用下,光点在屏幕上偏移的距离称为偏移灵敏度,这一定义对X轴和Y轴都适用。灵敏度的倒数称为偏转因数。垂直灵敏度的单位是为cm/V,cm/mV或者DIV/mV,DIV/V,垂直偏转因数的单位是V/cm,mV/cm或者V/DIV,mV/DIV。实际上因习惯用法和测量电压读数的方便,有时也把偏转因数当灵敏度。

      踪示波器中每个通道各有一个垂直偏转因数选择波段开关。一般按1,2,5方式从5mV/DIV到5V/DIV分为10档。波段开关指示的值代表荧光屏上垂直方向一格的电压值。例如波段开关置于1V/DIV档时,如果屏幕上信号光点移动一格,则代表输入信号电压变化1V。

      每个波段开关上往往还有一个小旋钮,微调每档垂直偏转因数。将它沿顺时针方向旋到底,处于“校准”位置,此时垂直偏转因数值与波段开关所指示的值一致。逆时针旋转此旋钮,能够微调垂直偏转因数。垂直偏转因数微调后,会造成与波段开关的指示值不一致,这点应引起注意。许多示波器具有垂直扩展功能,当微调旋钮被拉出时,垂直灵敏度扩大若干倍(偏转因数缩小若干倍)。例如,如果波段开关指示的.偏转因数是1V/DIV,采用×5扩展状态时,垂直偏转因数是0.2V/DIV。

      在做数字电路实验时,在屏幕上被测信号的垂直移动距离与+5V信号的垂直移动距离之比常被用于判断被测信号的电压值。

      2.时基选择(TIME/DIV)和微调

      时基选择和微调的使用方法与垂直偏转因数选择和微调类似。时基选择也通过一个波段开关实现,按1、2、5方式把时基分为若干档。波段开关的指示值代表光点在水*方向移动一个格的时间值。例如在1μS/DIV档,光点在屏上移动一格代表时间值1μS。

      “微调”旋钮用于时基校准和微调。沿顺时针方向旋到底处于校准位置时,屏幕上显示的时基值与波段开关所示的标称值一致。逆时针旋转旋钮,则对时基微调。旋钮拔出后处于扫描扩展状态。通常为×10扩展,即水*灵敏度扩大10倍,时基缩小到1/10。例如在2μS/DIV档,扫描扩展状态下荧光屏上水*一格代表的时间值等于2μS×(1/10)=0.2μS

      示波器的标准信号源CAL,专门用于校准示波器的时基和垂直偏转因数。例如COS5041型示波器标准信号源提供一个VP-P=2V,f=1kHz的方波信号。

      示波器前面板上的位移(Position)旋钮调节信号波形在荧光屏上的位置。旋转水*位移旋钮(标有水*双向箭头)左右移动信号波形,旋转垂直位移旋钮(标有垂直双向箭头)上下移动信号波形。

      2.4输入通道和输入耦合选择

      1.输入通道选择

      输入通道至少有三种选择方式:通道1(CH1)、通道2(CH2)、双通道(DUAL)。选择通道1时,示波器仅显示通道1的信号。选择通道2时,示波器仅显示通道2的信号。选择双通道时,示波器同时显示通道1信号和通道2信号。测试信号时,首先要将示波器的地与被测电路的地连接在一起。根据输入通道的选择,将示波器探头插到相应通道插座上,示波器探头上的地与被测电路的地连接在一起,示波器探头接触被测点。示波器探头上有一双位开关。此开关拨到“×1”位置时,被测信号无衰减送到示波器,从荧光屏上读出的电压值是信号的实际电压值。此开关拨到“×10"位置时,被测信号衰减为1/10,然后送往示波器,从荧光屏上读出的电压值乘以10才是信号的实际电压值。

      2.输入耦合方式

      输入耦合方式有三种选择:交流(AC)、地(GND)、直流(DC)。当选择“地”时,扫描线显示出“示波器地”在荧光屏上的位置。直流耦合用于测定信号直流绝对值和观测极低频信号。交流耦合用于观测交流和含有直流成分的交流信号。在数字电路实验中,一般选择“直流”方式,以便观测信号的绝对电压值。

      2.5触发

      第一节指出,被测信号从Y轴输入后,一部分送到示波管的Y轴偏转板上,驱动光点在荧光屏上按比例沿垂直方向移动;另一部分分流到x轴偏转系统产生触发脉冲,触发扫描发生器,产生重复的锯齿波电压加到示波管的X偏转板上,使光点沿水*方向移动,两者合一,光点在荧光屏上描绘出的图形就是被测信号图形。由此可知,正确的触发方式直接影响到示波器的有效操作。为了在荧光屏上得到稳定的、清晰的信号波形,掌握基本的触发功能及其操作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1.触发源(Source)选择

      要使屏幕上显示稳定的波形,则需将被测信号本身或者与被测信号有一定时间关系的触发信号加到触发电路。触发源选择确定触发信号由何处供给。通常有三种触发源:内触发(INT)、电源触发内触发使用被测信号作为触发信号,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触发方式。由于触发信号本身是被测信号的一部分,在屏幕上可以显示出非常稳定的波形。双踪示波器中通道1或者通道2都可以选作触发信号。

      电源触发使用交流电源频率信号作为触发信号。这种方法在测量与交流电源频率有关的信号时是有效的。特别在测量音频电路、闸流管的低电*交流噪音时更为有效。

      外触发使用外加信号作为触发信号,外加信号从外触发输入端输入。外触发信号与被测信号间应具有周期性的关系。由于被测信号没有用作触发信号,所以何时开始扫描与被测信号无关。

      正确选择触发信号对波形显示的稳定、清晰有很大关系。例如在数字电路的测量中,对一个简单的周期信号而言,选择内触发可能好一些,而对于一个具有复杂周期的信号,且存在一个与它有周期关系的信号时,选用外触发可能更好。

      2.触发耦合(Coupling)方式选择

      触发信号到触发电路的耦合方式有多种,目的是为了触发信号的稳定、可靠。这里介绍常用的几种。

      AC耦合又称电容耦合。它只允许用触发信号的交流分量触发,触发信号的直流分量被隔断。通常在不考虑DC分量时使用这种耦合方式,以形成稳定触发。但是如果触发信号的频率小于10Hz,会造成触发困难。

      直流耦合(DC)不隔断触发信号的直流分量。当触发信号的频率较低或者触发信号的占空比很大时,使用直流耦合较好。

      低频抑制(LFR)触发时触发信号经过高通滤波器加到触发电路,触发信号的低频成分被抑制;高频抑制(HFR)触发时,触发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加到触发电路,触发信号的高频成分被抑制。此外还有用于电视维修的电视同步(TV)触发。这些触发耦合方式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需在使用中去体会。

      3.触发电*(Level)和触发极性(Slope)

      触发电*调节又叫同步调节,它使得扫描与被测信号同步。电*调节旋钮调节触发信号的触发电*。一旦触发信号超过由旋钮设定的触发电*时,扫描即被触发。顺时针旋转旋钮,触发电*上升;逆时针旋转旋钮,触发电*下降。当电*旋钮调到电*锁定位置时,触发电*自动保持在触发信号的幅度之内,不需要电*调节就能产生一个稳定的触发。当信号波形复杂,用电*旋钮不能稳定触发时,用释抑(HoldOff)旋钮调节波形的释抑时间(扫描暂停时间),能使扫描与波形稳定同步。

      极性开关用来选择触发信号的极性。拨在“+”位置上时,在信号增加的方向上,当触发信号超过触发电*时就产生触发。拨在“-”位置上时,在信号减少的方向上,当触发信号超过触发电*时就产生触发。触发极性和触发电*共同决定触发信号的触发点。

      2.6扫描方式(SweepMode)

      扫描有自动(Auto)、常态(Norm)和单次(Single)三种扫描方式。

      自动:当无触发信号输入,或者触发信号频率低于50Hz时,扫描为自激方式。

      常态:当无触发信号输入时,扫描处于准备状态,没有扫描线。触发信号到来后,触发扫描。

      单次:单次按钮类似复位开关。单次扫描方式下,按单次按钮时扫描电路复位,此时准备好(Ready)灯亮。触发信号到来后产生一次扫描。单次扫描结束后,准备灯灭。单次扫描用于观测非周期信号或者单次瞬变信号,往往需要对波形拍照。

      上面扼要介绍了示波器的基本功能及操作。示波器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功能,如延迟扫描、触发延迟、X-Y工作方式等,这里就不介绍了。示波器入门操作是容易的,真正熟练则要在应用中掌握。值得指出的是,示波器虽然功能较多,但许多情况下用其他仪器、仪表更好。例如,在数字电路实验中,判断一个脉宽较窄的单脉冲是否发生时,用逻辑笔就简单的多;测量单脉冲脉宽时,用逻辑分析仪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