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报告材料 > 正文

    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和加快农产品品牌培育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1-05-05 17:28:29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和加快农产品品牌培育的调研报告

    按照委里统一安排,11月6日~10日,由委副主任王峻岩带队、委市场处副处长张春祥、省新农村办张辉参加的调研组,赴吉林市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调研。重点研究“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定位,坚决稳住基本盘”这一课题;
    另外,还侧重了解了该市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情况。期间,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吉林市政府、舒兰市政府、永吉县政府、搜登站镇政府的工作汇报,分别与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进行了3次座谈,现场考察了11户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并参观了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新建的“新时代学习社”。现将本次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吉林市农业农村发展情况近年来,吉林市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主题主线,以“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为目标,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探索走出了一条集约、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江城新路”。

    ———在产业体系建设上,加快“四区”转型。一是“主粮区”向“优品区”跨越。积极打造“中国粳稻贡米之乡”名片,全市绿色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5.4万公顷,组织评选“寒地、黑土、蓝天、绿水”吉林市十大特色区域公用品牌。二是“特色区”向“高效区”转变。大面积推广以地中热交换技术为核心的寒地设施技术,全市棚膜设施发展到6.8万亩,打造棚膜果蔬十大特色产业集群。三是“农品区”向“加工区”提升。年内共启动重点产业化项目49个,完成投资11.4亿元。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格局,全市龙头企业达到300户,年销售收入实现740亿元。四是“种植区”向“旅游区”扩能。全市休闲农业星级企业达到108户,年营业收入达到14亿元。

    ———在生产体系建设上,推进“四化”建设。一是农田建设现代化。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5万公顷,全市达到14.1万公顷,星星哨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完工。二是农业生产标准化。综合应用性诱剂等生态防控措施,推广稻田养鸭养鱼等循环农业模式,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三是农业服务科技化。新建智慧农业平台,建成棋盘、宇丰“一站式”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广泛应用智慧农业先进装备,开展飞机航化作业,万昌、孤店子现代农业先导区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85%。四是产业园区规模化。舒兰市首批通过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认定,市本级新认定6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与昌邑、永吉、中新食品区等3个省级产业园区形成发展梯队。

    ———在经营体系建设上,实施“三起来”行动。一是把农民组织起来。全市家庭农场4426户、农民合作社2105户,通过“土地托管、入股”等经营模式,带动农户40多万户。二是把土地流转起来。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4万公顷,占承包地面积的32.6%。三是把资产经营起来。市县两级建立农村产权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率先在昌邑区和经开区七家村等5个村开展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此外,吉林市通过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3年带动全市各级政府和企业累计投资近20亿元,集中打造美丽乡村典型片区,在全市范围内总结推广长效管护机制典型“舒兰模式”。新建云耕农创基地、可视农业联盟等26个农村创业创新组织,重点培养打造出大荒地、棋盘、永丰等一批“国内有名、省内一流”的现代农业农村典型。总的来说,吉林市“三农”工作基础扎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很高,农业重大建设项目亮点突出,一些重点标志性工程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前不久,市里又专门成立了乡村振兴发展课题组,提出实施建设转型升级新农业、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培育生活小康新农民的“三新”行动计划,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对未来3年全市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规划设计。11月7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成立“新时代学习社”,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点研究课题。目前,吉林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超前谋划、行动迅速,为下一步研究制定全省总体战略规划起到很好的借鉴参考作用。

    二、对如何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战略定位的思考通过座谈了解,吉林市在“三农”工作上,实施党委、政府“双重”领导体制,做到党政一把手等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2016年,吉林市成立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对万昌、孤店子现代农业先导区、中新食品园区等重大农业建设项目,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亲自巡检推动项目落地。舒兰市确立“农业立市”的发展定位,把“农业做优”作为全市第一位的重点工作,逐条逐项印制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日记本上,由组织部门每月检查督导落实。十九大报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开宗明义地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战略定位,为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如何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三农”工作落实,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就是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把“三农”工作摆上重要位置,通过不断创新领导方式方法,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在强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巩固“三农”工作地位方面,要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业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政部门要经常研究“三农”工作,集中精力去抓农村工作,积极制定推进“三农”工作的政策措施;
    各级农业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立责任制度,明确职责要求,加强部门协作,积极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以全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三农”发展难题;
    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协作,把党委对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协调指导、督查落实等创造性地加以落实,顺利推进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

    (二)在提高“三农”工作绩效考核比重,强化督导检查方面。要通过提高“三农”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比重,把考核重点放在粮食生产情况、农民转移就业情况、土地流转情况、进城买房情况、收入增加情况和农村重点民生问题解决情况上,作为衡量干部业务实绩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树立正确的用人机制。工作绩效考核对于引导干部行为,激发其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只有把“三农”工作的重要指标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并提高比重,才能使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政策贯彻落实好。

    (三)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确保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方面。要深入研究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风险挑战,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和法治思维,创新农村工作方式方法,解决“三农”工作的瓶颈因素和突出矛盾。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实现新的发展。当前“三农”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培养干部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要把“三农”放在我省新一轮振兴的大背景下来谋划,加强对新问题新情况的研究,把握农业农村发展客观规律,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要强化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涉农项目资金的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对损害农业农村发展、侵占农民切身利益的,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综合吉林市各级党委、政府在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战略定位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调研提出“七有”的具体考量指标,即:有一个党政统管的“三农”工作组织领导体系;
    有一个科学准确的农业农村发展战略规划;
    有一个统筹各方力量的工作机制;
    有一套责任时限明确的重点工作台账;
    有一套覆盖全域的监督检查措施;
    有一套实在管用的绩效考核办法;
    有一支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三、对加快农产品品牌培育的建议吉林市在农产品品牌培育方面,力度大、做法实、亮点多。主要有以下5个突出特点:一是工作积极主动。在全省首家创新开展“十大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活动,近日还将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集中宣传推介品牌农产品。二是市场开拓力度大。抓住吉浙对口合作时机,在杭州市新建2家品牌产品专营店,将在浙江农博会期间正式开业运营。舒兰市专门成立农业投资公司,重点打造“舒兰大米”品牌。三是品牌集群效应明显。既有舒兰大米、万昌大米、黄松甸黑木耳等区域公用品牌,还有东福、棋盘、宇丰、卓远等企业品牌和大荒地、老爷岭等产品品牌。真正是做大一个品牌、兴了一个产业、富了一方百姓。四是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广泛。全市有近30户农业企业加盟可视农业联盟,实现农业生产加工全程可追溯;
    东福米业建成高智能化生产加工车间,日加工能力达到300吨;
    卓远、华鑫引进国外先进物联网技术指导设施农业生产;
    棋盘村在省内首家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建成智慧农业平台;
    永鹏公司自投资金研发并上线运营“中国杂粮网”。五是现代食品加工业发展迅猛。永吉中新食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目前已有13户企业入住园区;
    舒兰农业加工产业园区也已初具规模,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很高。品牌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标志,品牌建设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今后一个时期,应从六个方面加快推进吉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

    (一)加快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做大做强大米、玉米、杂粮杂豆、人参、食用菌和畜牧产品等“吉字号”品牌,打造吉林绿色大粮仓整体品牌形象。发挥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实施“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品牌创建工程,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鼓励支持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自主创建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到2022年,培育区域公用品牌30个、企业品牌50个、产品品牌100个。

    (二)加快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通过省、市、县联合创建,以绿豆、燕麦、小米、花生、人参、黑木耳、蓝莓、梅花鹿、林蛙、黄牛等为重点,在主要产区以县(市)为单位规划创建一批农产品特优区。并通过特优区这个平台,做大叫响品牌。到2022年,创建国家级特优区5个、省级20个,地市级50个。

    (三)加快发展农产品产地市场。部省共建国家级长白山人参(万良)市场,发挥“五大中心”功能,打造全球人参产销平台,把长白山人参培育成为国家级农业品牌。省市联建区域性产地市场,打造一批全国最大的单品类农产品集散地。在集中连片棚室设施农业示范区,加快田头(村头)市场建设。到2022年,建成国家级产地市场1~2个,区域性示范市场20个,田头示范市场50个。

    (四)加快推进现代食品工业。优化社会工商资本投资创业政策环境,通过招商引资、政府与社会工商资本合作、企业转型等途径,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特优区创建,规划建设一批集生产、加工、包装、仓储、物流于一体现代食品加工园区。到2022年,现代食品加工能力提升30%,建设食品加工园区15个,重点加工企业100家。

    (五)加快完善质量安全体系。鼓励支持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完善品牌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工标准、流通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形成完整配套的质量安全体系。加强品牌农产品注册认证后的监管,建立品牌目录制度,健全安全监管体制,强化风险分级管理和属地责任。到2022年,全省“三品一标”农产品总量同比今年扩增一倍。

    (六)加快提升市场影响力。办好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组织参加中国农产品交易会,加强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城市主销区的宣传推介,支持域外建设吉林优质特色农产品专营店、体验店,稳步占领国内中高端消费市场。到2022年,实现“吉字号”整体品牌形象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品牌价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省外建设品牌农产品专营店100家。

    四、需要省里支持和解决的问题

    (一)吉林市财政局建议,应加快推进涉农资金融合统筹,目前,全省仅限于国家确定的7个试点县和省确定的8个试点区,希望省里加大试点范围,对非试点县(市)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二)永吉县发改局、国土局反映,因受气候因素影响,农田特别是水稻田施工期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当年完成难度很大,建议调整为2年工期,以保证工程质量。

    (三)永吉县财政局反映,对于一些农业建设项目,因地方财政紧张,缺少配套资金,地方政府只能望洋兴叹。建议视情况适当缩减地方财政配套比例。

    (四)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请求,把新建的新时代学习社作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培训基地,提供政策理论咨询和人才培训服务